訊息發佈 > 活動訊息

發佈日期: 2017-12-11  
新竹生醫電子報第113期-淺談生物標記與慢性病管理

作者: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 林敬慈副研究員


 


  慢性病是指病程持續六個月以上的疾病,一種持續性的病理狀況;其特性為病程漫長、進行緩慢。大部分慢性病無法完全治癒,患者需要長期的醫藥治療,且可能留下後遺症和併發症,依患者病況須給予不同的復健訓練和照顧。慢性病是世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佔全部死亡人數的60%。慢性病種類繁多,癌症、內分泌及代謝(甲狀腺、糖尿病、高血脂)、循環系統(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肺炎、下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泌尿系統(慢性腎臟炎、腎病症候群)等。台灣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 105 年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病變都屬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病也一直名列台灣人民的十大死因。相對於急性與傳染病,慢性病因病程發展緩慢,不會造成患者即時的生命威脅,且現今醫療發達,病患可獲得更佳的照護而延長壽命,卻因此更需要長期監控和自我管理。


  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公布全球健康照護的品質評比,以「健康照顧可近性與品質 (Health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 HAQ Index) 為評估標準,調查橫跨 1990 年至 2015 年,包含 195 個國家的量化評比結果。其計算方式標準化特定疾病與全球疾病負荷率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GBD) 得出分數,可視為疾病對人生整體負擔程度的指標。台灣以全民健保和高密度醫療院所自豪,在急重症和傳染性疾病的醫療成效卓越;然而在評比中,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和膽囊疾病的分數偏低,又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皆屬慢性病,其分佔 105 年國內十大死因中的第五和第九位,顯示台灣的慢性病診斷、照護和控制有進步空間。


  早期診斷與定期檢測追蹤生物標記 (Biomarker) 為目前最快速有效管理慢性病的方式。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定義生物標記為「可客觀量測,對正常生物學過程、致病過程、或對治療造成藥物反應進行測量可得的特徵指標」,其檢測應具備對疾病的靈敏度、特異性、結果準確性和再現性。透過監測生物標記於生物組織或體液的變化,可幫助進行疾病診斷、監控與治療。舉例最簡單的生物標記,脈搏和血壓可監測人體的心血管概況,是民眾居家照護即可得到的生物標記結果;熟為人知的生物標記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人體代謝症候群(高血脂、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相關,則需採集人體血液進行實驗室檢測以獲取結果,提供醫療人員更多診斷資訊和治療依據。今以國人常見且需高成本、長時間照護的糖尿病和腎病症候群為例,談生物標記與慢性病管理,此二種皆為透過積極且有效控制即可提高生活品質並減少照顧負荷的慢性病。


  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糖尿病患者已突 227.5 萬名,且每年以 2.5 萬名速度持續增加中,18 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糖尿病及其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且造成龐大醫療負擔。健保署已著手致力於糖尿病防治工作,聯合國亦呼籲世界各國將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列為首要工作。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病,若缺乏有效管理,常產生併發症如血管、神經和足部病變,其病變常是不可逆的,不但降低病患生活品質,也造成家人沉重負擔。如何有效診斷和控制糖尿病,實為重要課題。現行糖尿病診斷和追蹤的生物標記項目包含血糖、尿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和生化項目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脂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酸酐(creatinine)、尿酸。目前糖尿病主流追蹤的生物標記為直接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即時量測血糖代表當下的身體狀況;糖化血色素提供病患近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無法適當評估血糖的短期或中期變化。較近期的糖化白蛋白衡量過去三週血糖控制的平均值,可快速且明顯反映血糖情形,可作為糖尿病治療效果的指標,用以擬定治療方針,但仍需更多臨床資料收集增加可信度和校正依據。單一的生物標記常無法提供完整的資訊,透過多項生物標記組合檢測,更能準確管理慢性病。


  腎病症候群、腎炎及腎病變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腎病症候群為腎臟的炎症反應,症狀包括水腫、高脂血症、低白蛋白和重度蛋白尿。小兒的腎病症候群成因不明,但對藥物反應良好,若能得到先期治療,則預後佳、且復發機率低;成人型的腎病症候群常起因於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台灣約有 200 萬名 CKD 患者,盛行率為 9.8% ~ 11.9%CKD 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病人罹患心肌梗塞、心衰竭的危險性和死亡率皆高,也常演變成尿毒症,須長期接受透析治療(洗腎)。腎病症候群管理中,許多生物標記可早期診斷腎病變,避免 CKD 演變成更嚴重的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常用檢驗腎功能生物標記包含尿蛋白、血漿白蛋白、肌酸酐cystatin C。藉由檢測這些生物標記可及早介入治療,是決定預後和病後護理的重要因子。


  確立生物標記變化和疾病間的相關性,可改善病人照護,同時對高風險族群進行先期篩檢的成本效益非常高,因此科學家仍持續搜尋更理想的生物標記。無論是長久以來認定的指標生物標記如體液和組織代謝產物,乃至發展中的基因分子生物標記,檢測生物標記以有效管理慢性病,是改進診斷及治療,並減輕個人和國家負擔的重要關鍵。


 


出處與延伸閱讀


1.      Chronic diseases and health promotion. WHO website.


2.      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 based on mortality from causes amenable to personal health care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5: a novel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The Lancet, 2017; 390(10091): 231-266.


3.      What Are Biomarkers? Current opinion in HIV and AIDS, 2010; 5(6): 463-466.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


5.      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合併症之處理


http://www.tsn.org.tw/UI/H/2015TCKDCG/chapter1_電子版.pdf

【相關連結】:
回上頁